在展厅正中,一枚“虎鸟纹青铜阳燧”聚集的光线突然从历史禁锢的时空中破壁而出,像一支箭弩从“五方之民共天下”的时代一路袭射而来,正中赛场靶心。
透过这枚表面斑驳翠绿的阳燧,观者仿佛望见各族同胞先辈们从历史星河中走来,传统技艺招招式式、重叠幻化,一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“百戏”徐徐展开。
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运动会”)的赛场之外,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这场“家园—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”,叙述着中华体育最初的样子。
而在运动会现场,各民族选手各施“绝招”,让观众沉醉其中。这不仅仅是体育的盛会,也是灿烂民族文化的展示,更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。
射艺是极具“千古一脉”传承特征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,它始于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,赓续与创新于战场之上。
如今承载“非遗”的文化记忆,“射弩”作为射艺的典型代表,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竞技形式,成为各民族体育文化见证之一。
相对于作为“精准利器”的射艺,源于史前时期草原狩猎活动的“打布鲁”则更勇猛,象征着各民族对勇敢与力量的崇敬,后来逐渐演化成为投远掷准的竞技活动,出现在那达慕等重要节庆上。
“龙是中原的一种文化图腾,舟常见于我国南方,从古至今,龙舟活动逐渐在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开来。”中国民族博物馆一名藏族馆员丹珍央金讲解道。她引导看向展厅里“古画里的龙舟”,一艘巨大的龙舟正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烟波浩渺中劈波斩浪而来。
龙舟竞渡的历史起源是多点的、独立的,各地的龙舟样式与竞赛规则虽有不同,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潮中,龙舟项目也在相互借鉴发展,逐渐成为多民族共同拥有的一项体育活动。赛龙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标识和精神之舟。
在运动会上,民族式摔跤比赛设置了六个项目,分别是搏克(蒙古族式摔跤)、且里西(尔族式摔跤)、格(彝族式摔跤)、北嘎(藏族式摔跤)、绊跤(回族式摔跤)、希日木(朝鲜族式摔跤)。
作为一对一的角斗模式,基于地理环境的不同,有中原地区的“角抵”和相扑,有出自草原、高原、山地等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的摔跤。在中华文明向内凝聚的力量驱使下,它们不断互动借鉴,融合升华,成为中国力量与技巧巧妙融合的代表,也成为中国智慧兼容并包的体现。
《唐语林》载,开元年间,长安城曾出现过千人拔河的盛大场面,有文官为此作《拔河赋》,描绘“超拔山兮力不竭,信大国之壮观哉”,将协力拔河的集体力量上升为对国家力量的承载。
拔河最初用以训练兵卒在作战时钩拉、九游娱乐官网强拒以及集体合作的能力,后来被水乡渔民仿效,成为一项民间体育娱乐活动。拔河因其独具特色的运动形式和团体协作的精神,深受各民族喜爱,并演化出中华大地上数不胜数、千姿百态的运动形态。
红色头绳束发,一袭黑衣上凤凰飞舞,在女子传统一类拳决赛中,云南队选手段静一套八卦掌动静之间刚柔急缓式式相连,中华儿女的精神气韵可见一斑。
止戈为武,以和邦国。武术起源于中国,具有鲜明的攻防技击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。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崇尚和合之道的传统武术思想精髓见于众多不同风格的武术流派中。即便在最激烈的武术比赛中,也强调礼让为先,点到为止,体现出中华文明强而不霸、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。
“寓武于舞”,是一种延续尚武传统的理想方式,现代武术表演与舞龙舞狮结合,更具观赏性。本届运动会开幕式上,香港代表团憨态可掬的舞狮表演、澳门代表团生龙活虎的舞狮舞龙表演让现场掌声雷动。
从竹篾金龙到草把龙,从北狮到南狮,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展现。如今,传统的舞龙舞狮融合现代元素与创意,走上国际舞台,形成了现今的龙狮锦标赛。
民族团结的盛会,也是群众体育的盛会。走过71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享共建的体育文化“百花园”。
展廊尽头,一棵采用九层榫卯连接、由56个相互支撑的枝杈搭建而成的“華”字民族团结树栩栩如生,象征着各民族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。各民族运动员们如同榫卯,彼此连接、交融,让中华体育文化生机勃勃、昂扬向上。(完)